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一些特点
4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一些特点

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大师,一位奏鸣曲形式的大师,他一生都在寻找这一流派的新方面,以及在其中体现他的思想的新方法。

这位作曲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忠于古典经典,但在寻找新声音的过程中,他经常超越风格的界限,发现自己即将发现一种新的、未知的浪漫主义。贝多芬的天才在于,他将古典奏鸣曲推向了完美的顶峰,打开了通向作曲新世界的一扇窗户。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一些特点

贝多芬对奏鸣曲套曲的诠释的不同寻常的例子

作曲家在奏鸣曲形式的框架内窒息,越来越多地试图摆脱奏鸣曲循环的传统形式和结构。

这一点在第二奏鸣曲中已经可见,他用一首谐谑曲代替了小步舞曲,而且他不止一次地这样做了。他广泛使用非传统的奏鸣曲体裁:

  • 进行曲:第10、12和28号奏鸣曲;
  • 器乐宣叙调:第17号奏鸣曲;
  • arioso:第 31 号奏鸣曲。

他非常自由地诠释奏鸣曲循环本身。他自由地处理了慢快交替的传统,从慢乐第13号奏鸣曲、第14号《月光奏鸣曲》开始。在第21号奏鸣曲中,所谓的“极光”(贝多芬的一些奏鸣曲有标题),最后一个乐章之前有一种介绍或充当第二乐章的介绍。我们观察到第十七号奏鸣曲第一乐章中存在一种缓慢的序曲。

贝多芬对奏鸣曲套曲中传统的声部数量也不满意。他的第19、20、22、24、27和32号奏鸣曲为两乐章;十多首奏鸣曲有四个乐章结构。

第 13 号和第 14 号奏鸣曲没有这样的奏鸣曲快板。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变奏曲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一些特点

作曲家 L·贝多芬

在贝多芬的奏鸣曲杰作中,以变奏形式诠释的部分占有重要地位。总的来说,变奏技巧,变奏本身,在他的作品中被广泛使用。多年来,它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并变得不同于经典的变体。

第十二号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形式变奏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尽管简洁,这种音乐表达了广泛的情感和状态。除了变奏之外,没有其他形式可以如此优雅而真诚地表达这首美丽作品的田园和沉思本质。

作者本人将这部分的状态称为“深思熟虑的崇敬”。一个沉浸在大自然怀抱中的梦幻灵魂的这些想法具有深刻的自传性。试图摆脱痛苦的想法并沉浸在美丽的环境中的沉思总是以更黑暗的想法回归而告终。这些变奏之后伴随着葬礼进行曲并非毫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可变性被巧妙地用作观察内部斗争的一种方式。

《热情》的第二部分也充满了这样的“自我反思”。一些变奏在低音区响起,陷入黑暗的想法,然后飙升到高音区,表达希望的温暖,这并非巧合。音乐的多变性传达了主人公情绪的不稳定。

贝多芬奏鸣曲 Op 57 “热情” Mov2

第30号和第32号奏鸣曲的终曲也以变奏曲的形式写成。这些部分的音乐充满了梦幻般的回忆;它不是有效的,而是沉思的。他们的主题是深情而虔诚的。它们的情感并不强烈,而是内敛而悠扬,就像透过过去岁月的棱镜所留下的记忆。每一个变化都会改变一个过去的梦的形象。英雄心中要么是希望,要么是战斗的欲望,要么是绝望,要么是梦想形象的回归。

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中的赋格曲

贝多芬用复调作曲的新原则丰富了他的变奏曲。贝多芬深受复调音乐的启发,他越来越多地引入它。复调音乐是第 28 号奏鸣曲、第 29 号和第 31 号奏鸣曲的终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贝多芬晚年的创作中,他概述了贯穿其所有作品的中心哲学思想:对比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中年时期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的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冲突思想,在作品的结尾处转变为“考验的胜利不是英勇的战斗”的深刻思想,而是通过反思和精神力量。

因此,在他后来的奏鸣曲中,他将赋格曲视为戏剧发展的顶峰。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如此戏剧性和悲伤的音乐的产物,以至于生命无法继续。赋格是唯一可能的选择。 G. Neuhaus 是这样谈论第 29 号奏鸣曲的最后赋格曲的。

经过痛苦和震惊,当最后的希望破灭时,没有任何情绪或感觉,只剩下思考的能力。复调音乐体现了冷酷、清醒的理性。另一方面,人们呼吁宗教和与上帝的团结。

以欢快的回旋曲或平静的变奏来结束这样的音乐是完全不合适的。这与其整个概念存在明显的差异。

第30号奏鸣曲终曲的赋格对于演奏者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它很大,有两个主题,而且非常复杂。通过创作这首赋格曲,作曲家试图体现理性战胜情感的思想。里面确实没有强烈的情感,音乐的发展是禁欲而深思熟虑的。

第31号奏鸣曲也以复调终曲结束。然而,在这里,在一段纯粹的复调赋格曲之后,谐音结构的纹理又回来了,这表明我们生活中的情感和理性原则是平等的。

发表评论